春节假期,全国多地重点工程、重大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。从西南腹地到渤海之滨,从江南水乡到西北高原,建设者们用实干描绘高质量发展画卷。
水利工程保民生
广西象州县水晶乡水晶村,田垄阡陌间,一段500米长的混凝土干渠初露身形。“突突突”,54岁的卿明勇手持电锤,对干渠底板“凿毛”作业。
施工现场,泵车长臂高悬,振捣机“卖力”震动,钢筋工、模板工、混凝土工各司其职。不远处,“开局就是决战,起步就是冲刺”的横幅格外醒目。
水晶干渠是下六甲灌区输水工程的“毛细血管”之一。该灌区输水骨干渠道总长673.5公里,建成后可惠及59.2万亩农田,预计年增产粮食16万吨、糖料蔗50万吨。施工现场附近,黄澄澄的甘蔗排队收割,已收获的稻田孕育着希望,远处山坡上金灿灿的砂糖橘抹了蜜似的挂满枝头。
湖北宜昌夷陵区雾渡河镇小庙村,埋深400多米的引江补汉工程2标段输水隧洞6号平洞内,“江汉平安号”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如一条巨龙在洞内蜿蜒。一辆辆双头车往返穿梭,将物料运到设备相应位置。设备前端主机处的中控室内,工作人员紧盯监控屏幕,操作控制台,刀盘旋转,岩石碎裂,掘进机开始前行。
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引江补汉工程,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。“近200公里的输水线路需要穿越群山,面临多个地质难点,开挖隧洞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。”中铁三局引江补汉工程2标段相关负责人王辉介绍。
为突破掘进难点,引江补汉工程全线引入10台硬岩掘进机,“江汉平安号”就是其中之一。“这台掘进机提高了平洞掘进速度,安全性能也高。”王辉说,将用好“挖洞利器”,确保连接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的“大动脉”早日贯通。